深圳市凯茉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凯茉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News

一文读懂白平衡:从技术底层到摄影实战,精准掌控画面情绪

来源:深圳市凯茉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25-08-19

一、白平衡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它?

核心定义

白平衡(White Balance)是摄影和图像处理的核心技术,核心作用是让相机或处理器 “正确识别白色”,从而还原真实色彩。

人眼的“超能力”

我们天生具备 「颜色恒常性」 → 视网膜神经信号经大脑皮层处理,自动补偿环境光色温变化,比如在白炽灯下看白纸仍是白色。
 传感器局限性

CMOS/CCD仅记录RAW数据中的绝对光谱响应值,无法自动校正色偏,必须依赖ISP白平衡技术干预,告诉它“什么是白”——这正是白平衡算法的核心任务

 

二、色温:光线的“温度”决定色彩倾向

色温:是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计量单位。从理论上讲,色温是指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 -273℃)开始加温后所呈现的颜色。黑体在受热后,逐渐由黑变红,转黄,发白,最后发出蓝色光。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

色温单位:以开尔文(K)为衡量标准,通过控制色温,即可获得色彩效果迥异的照片。

⦿ 低色温(2000-3500K):烛光、夕阳 → 暖色调(黄/橙)

⦿ 中色温(4000-5500K):日光灯、正午阳光 → ⚪ 自然白色

⦿ 高色温(5500-10000K):阴天、雪地 →  冷色调(蓝)

需要注意,色温数值大小与印象中的“冷色”“暖色”是相反的,色温越低的光源,越符合我们印象中的“暖色”。

640.webp.png

如图示曲线被称为普朗克轨迹(Planckian Locus),其是CIE 1931色度图中表征黑体辐射色度坐标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曲线,由普朗克辐射定律计算得出。随着温度升高,黑体辐射颜色呈现蓝移→黄移→红移的渐变规律:低温区(<3000K)呈橙红色,中温区(3000-6500K)覆盖黄绿光(如D65标准光源5500K对应白光),高温区(>6500K)进入蓝光区。该轨迹在色度图中心表现为从右至左的色度坐标偏移,与光谱轨迹(单一波长光源边界)共同构成色彩空间基准。实际应用中,普朗克轨迹用于LED色温标定(如D65光源对应5500K)及恒星温度推断,其科学规律为摄影与显示技术的白平衡调节提供理论支撑。

相机的核心任务

通过反向补偿色温偏差,中和光线中的黄/蓝色调。

示例:低色温(暖光)下 → 增加蓝色通道增益,抵消黄色偏色。

 

三、ISP中的白平衡:芯片里的“智能调色”

什么是ISP?

ISP(图像信号处理器):相机/手机处理图像的“大脑”,白平衡是其校正原始数据(RAW格式)色偏的第一步。

扩展补充:(24色卡是白平衡校正时常用的工具,也是全流程色彩管理的核心标尺,其价值体现在:通过中性灰块(如第22号色块,18%中性灰)定义白点;24个色块覆盖人眼可见光谱的典型区域(含肤色、饱和色等);通过明度梯度色块评估成像系统性能。)

640.webp (1).png

白平衡三大核心步骤

1. 分块统计与白点检测

将图像划分为自适应网格(通常16x16至32x32),计算各区块RGB均值;

统计每块中 “疑似白色区域” 的RGB均值(R/G≈1、B/G≈1);

❌ 排除过曝/过暗区域。

 2. 色温匹配

采用色温-增益映射表,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RGB增益系数:

640.webp (2).png

 3. 动态校正       

灰度世界假设:强制全局RGB均值趋近相等(适用均匀光照场景)

深度学习模型:基于CNN的混合光源分离(如索尼Semantic WB技术)

 

四、摄影中的白平衡:前期设置与后期创作

前期拍摄模式

自动白平衡:日常光线 → 相机自动猜测色温;

预设模式:阴天/钨丝灯 → 匹配典型光源色温值;

自定义白平衡:商业摄影 → 用灰卡/白卡校准,精准控色。

后期调整技巧

 校正色偏:

使用Lightroom「白平衡吸管工具」→ 点击中性灰区域(如白墙)一键中和偏色。

 创意渲染:

调高色温(黄→蓝)→ 强化夕阳温暖感;

调低色温(蓝→黄)→ 营造冰雪清冷氛围。

 

五、RAW格式的桥梁作用

RAW格式核心价值
保留传感器原始数据 → 为后期提供 最大灵活性:

ISP处理阶段:生成基础校正的JPEG预览图;

后期阶段:可完全覆盖ISP设置 → 支持分区调整色温(如高光区补冷色,阴影区补暖色)。

实用建议

日常拍摄 → 选择 “相机自动白平衡+RAW格式”:依赖相机里的测色温系统,测出红光和蓝光的相对比例。再依据次数据调整曝光,产生红、绿、蓝电信号的增益,校正色偏。

复杂光源 → 用灰卡校准或后期蒙版分区调整。

具体景物拍摄建议

花卉拍摄 → 拍花卉时不要用自动白平衡,要根据当时的光源调整。

闪光灯拍摄 → 闪光灯发出的光线色温与日光基本相同,可把白平衡设置为日光,即使是在拍摄夜景时也可以这样,如此对近景的景物色彩还原也比较好。

夕阳下的湖面 →若使用荧光白平衡,会使得画面更暖;若用白炽灯模式,会呈现出一种安静的蓝色,而且暖色部分也能被表现出来。如果用自动白平衡拍摄黄昏就无法得到更为浓郁的色彩效果,可在自定义白平衡的时候先将一片蓝色的目标物作为相机的白色基准点来“误导”相机的白平衡设置。设置好之后在此定义下拍摄夕阳场景,即可看到本来淡蓝色的天空变成了一种浓郁的金黄。

六、总结:技术为基,艺术为翼

白平衡是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技术侧:ISP算法精准匹配色温,进行校正;

艺术侧:通过色温传递情绪(冷色调表孤独,暖色调显温馨)。

相关资讯

专业工程师

24小时在线服务提交需求快速为您定制解决方案

1379853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