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镜头介绍
来源:深圳市凯茉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25-04-03
01 定焦镜头内部结构概览
在之前变焦镜头的文章中我们讲过,变焦镜头内部有四个部分。从镜头结构图和规格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变焦镜头有很多的镜片组。
例如之前经常写的RF70-200mm F2.8 L IS USM
而定焦镜头由于无需复杂的变焦镜组和对应的补偿组,因此相对地,定焦镜头的结构会更简单,光路也会更高效,如下图所示:
以RF85mm F1.2 L USM为例:
上文中举的例子都是L级别定焦镜头,如果用一般镜头举例子,那镜片组和镜片数量会更少。
例如下图的RF 50mm F1.8 STM:
总的来说,定焦镜头的内部结构从光学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组、中间组和后组。
02 定焦镜头内部结构详解
接下来,我们按照上面三个组别对定焦镜头的内部结构进行详细解释。
a 前组镜片
一般来说,前组镜片作为光线进入镜头的第一组镜片,负责将来自被摄物体的光线初步调整,形成可控的光路。
在广角定焦镜头中,前组常采用凹透镜(负透镜)扩大入射角度;在长焦定焦镜头中则多用凸透镜(正透镜)压缩光路。
如下图,是佳能广角定焦RF24mm F1.8 Macro IS STM,对焦距离无穷远的模拟图,我们能看到在镜头前端使用了凹透镜来对光线进行了发散处理(逆焦式设计):
对应的,换个佳能长定焦镜头RF800mm F5.6 L IS USM,对焦距离无穷远,从图上可以看到镜头前端使用凸透镜对光线进行了聚焦:
b 中间组
中间镜片组,在成像过程中一般用于像差校正。
我们可以看上面佳能RF的RF 50mm F1.8 STM的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中间有一片特殊的镜片:
这个镜片的目的是用来消除色散、球差和彗差。如下图,是佳能官方对这个镜片的解释:
对于廉价的50定都要加一片非球面镜片,这也说明了中间镜片组的重要性。
更不用说L级别的变焦镜头了(如下图,一个镜头用了多种光学技术)
c 后组镜片
定焦镜头的后组镜片的用途和变焦镜头的后组差不多,主要是进行最后的校准和聚焦,将前面成像的光线精准投射到传感器平面,控制入射角度以减少边缘暗角
有暗角的照片如下图所示,注意看四周的暗影:
我们拿上面的成像模拟图来进行讲解。
可以看到,外界射入的光线经后组聚焦后,在传感器上成像:
简单点说,后组主要保证能在传感器上成清晰的像。
d 补充说明
这里我们对定焦镜头的分解是基于前中后组来分类。
但是实际上,定焦镜头根据其不同的用途,也有不同的设计结构。
例如,常见于广角镜头的逆焦式设计(Retrofocus,有时候会被翻译成反望远结构);标准镜头的双高斯结构、长焦镜头的望远结构等。
这些结构由于篇幅原因, 这里先不进行讨论,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里详细展开。
另外有些“能用就好”的镜头可能不遵循本文介绍的规律进行设计,这也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03 定焦镜头的特点
在之前的介绍里我们说过,定焦镜头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与变焦镜头相比),在同样的焦距内能做到比同定位的变焦镜头的光圈更大、实现更高的画质和更小的镜头体积。
换句话说,定焦镜头更专注于光学性能。
当然,定焦镜头付出的代价就是其灵活性。一般来说,一颗定焦镜头只能专注于某个场景的摄影,在出门旅行拍摄的时候如果想要对多个场景进行拍摄,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至于如何取舍,就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吧。
04 总结
简单总结一下。
定焦镜头较精简,前中后组把光敛。
前组光线初处理,调整角度缩光路。
中组像差做校正,专业镜片在此镇。
后组最后做聚焦,传感器上实像保。
相关资讯
- 2025-04-30
- 2025-04-28
-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2
- 2025-04-21